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除国建集团投资主体的法人外,其他任何个人、机构均无权代表国建集团与项目方签署投资协议。国建集团在投资过程中不收取除投资回报及管理费以外的任何费用。
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几个着力点

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作为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,并作出重要部署。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,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。

  需要看到,改革开放以来,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,我国实现了市场和资源“两头在外”,形成了“世界工厂”发展模式。在此条件下,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、改善人民生活,实现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。当前,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,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,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,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。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,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;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,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。总而言之,就是要办好自己的事,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,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,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。

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

  构建新发展格局,关键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使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更多依托于国内市场,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。具体来看,要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等方面切实发力,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,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,充分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。

  我国有14亿人口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,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。近年来,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升级,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;教育与健康等方面的需求空间广阔,教育产业和康养产业迅猛发展,但仍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;文化与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,这些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……相比于规模巨大的市场和需求,我国目前的供给体系还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情况和新变化。对此,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,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的活力,及时有效满足市场需求。

  以科技自立自强补短板强弱项

  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,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。当今世界,核心技术、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“国之利器”,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“先手棋”,谁就能占领先机,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。立足新发展阶段,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,加大科技研发力度,夯实既有优势、塑造新的优势。

  科技创新是资金密集型活动,资金的投向也是一个重大影响因素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们需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方向的前瞻性、前沿性,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%以上,力争投入强度高于“十三五”时期实际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,需筑牢物质基础,加大对大科学装置、科技创新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调动人才的积极性,关键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,既要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,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又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,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,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。

 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

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。

 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。要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进一步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,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,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。

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须坚持的战略方向。要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切实转变发展方式,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调整供给结构,使其更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,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、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。

  在夯实既有优势中塑造新优势

 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,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。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既能满足国内需求,又能显著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。

  一方面,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,进一步满足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需求,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通畅、质量更高。

  另一方面,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,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,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。

  为此,我们需在办好自己的事的同时,坚持实施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对外开放,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,特别是要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

  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既要夯实既有优势,又要抓住机遇塑造新的优势。

  比如,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,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,产业链的综合优势突出。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挑战,我国基于显著的产业优势有力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,发挥了巨大作用。面向未来,我们需在开放合作中更好形成创新力更强、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,进而增强产业链的韧性,进一步提升产业优势的能级。

  又如,我国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,这不但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,还能为新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迭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,进而有力吸引国际资源,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。

  再如,我国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发展优势明显。根据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(2020年)》的数据,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.8%。可以说,在一些新兴领域,我国与很多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,并已经在一些具体方面取得了发展优势。下一阶段,同样需要我们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,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进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,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。

  对此,需在夯实既有优势基础的同时,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有机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,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有力打造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。

  来源: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